程序测试方法
一、按测试技术分类
黑盒测试
特点:仅验证输入输出是否符合需求,不关注内部代码实现
常用技术:等价类划分、边界值分析、决策表测试等
示例:测试用户年龄输入框时,需覆盖有效值(18-60岁)和无效值(如17、61、"abc")
白盒测试
特点:基于代码内部逻辑设计用例,覆盖路径、分支等
常用技术:逻辑覆盖、基本路径测试、静态代码分析
灰盒测试
特点:结合黑盒与白盒,关注接口正确性及部分内部状态
适用场景:模块间交互或性能测试
二、按测试阶段分类
单元测试
目标:验证最小模块功能,通常由开发人员完成
内容:接口测试、局部数据结构、错误处理等
集成测试
目标:检测模块间接口问题,常用增量或非增量策略
方法:黑盒与白盒结合,关注数据传输和全局数据
系统测试
目标:验证整体功能、性能及兼容性
子类:包括功能测试、安全测试、压力测试等
验收测试
目标:确认软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,作为交付前最后环节
三、其他关键方法
回归测试
作用:确保代码修改后未引入新错误,需频繁执行
挑战:随着系统规模增大,成本显著上升
冒烟测试
特点:快速验证版本基本功能,失败则需重新开发
耗时:通常30-60分钟,覆盖主流程
自动化测试
适用场景:重复性高或需精准验证的测试任务
工具示例:Selenium(UI测试)、JUnit(单元测试)
四、测试设计原则
尽早测试:在开发初期介入以降低修复成本
用例设计:需包含合理与不合理输入,结合等价类和边界值
效率优先:用最少用例发现最多缺陷